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民族危机。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详细]
1.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兴起: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北方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的斗争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1898年秋,鲁西北义和拳在首领赵三多率领下,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八国联军侵华: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1900年夏,英、俄、日、意、德、美、法、...[详细]
1.黄海海战 黄海战役是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海战。1894年9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入朝援军到大东沟后返航,突遭日本舰队阻截,丁汝昌下令迎战。战斗中丁汝昌受伤,由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代替督战。致远号中炮后船身倾斜,当弹药用尽时,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敌舰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将士死难。经...[详细]
1.总理衙门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在此情况下,1861年初,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统称“总理衙门”,简称“总署”。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由奕诉充当办事大臣。总理衙门下设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同文馆和海关总税务司署是其附属...[详细]
1.赵州桥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雕版印刷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诗集等。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2.僧一行 唐朝著名天文学家,他主持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3.《千金方》 唐...[详细]
1.大运河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2.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①隋唐沿用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②隋朝还沿用了北魏以来的租调制,后来...[详细]
1.隋朝的统一 条件:人民深受分裂战争之苦,渴望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北周统一北方。 经过: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隋,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使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 2.三省六部 (1)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详细]
1.屯田制 196年,曹操在许昌招募流民,种植荒田,获得大量粮草,称屯田。随后,曹操在所有州郡设置田官,推广屯田,形成制度。为了解决军粮,吴蜀两国也效法曹魏实行屯田。这样,屯田制成为三国时期招抚流民,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主要措施。 2.江南的开发 原因:西晋末年至南朝,大批北方农民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并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