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08:00-24:00

微信公众号

咨询老师

微信扫一扫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于”解析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浙江成考网    2018-11-17

25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于"

介词
  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
 1.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事物、内容等,可译为"对"、"向"、"到"等,有时也可不译。例如: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2)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答李翊书》)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
 (4)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冯谖客孟尝君》)
 2.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地点、时间等。可译为"在"、"从"、"至"、"到"等。例如: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于:可译为"到"、"至".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谏逐客书》)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五代史伶官传序》)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郑伯克段于鄢》)
 (6)谁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
 (8)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马伶传》)
 (9)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3.置于形容词或某一结构之后,引出对比的对象,表示二者间的比较,可译为"比……"、"与……比起来"等。例如: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国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许远)与(张)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张中丞传后叙》)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胜于人:超过他人。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
 4.用于被动句中的动词或结构之后,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4)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取于人:被他人学习效仿。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浙江成考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成考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浙江成考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浙江成考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招生老师

扫码添加招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