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巩固清朝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参与和提倡洋务运动的清朝官员,形成了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总理衙门 1861年初,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由奕忻充当办事大臣。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它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但更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曾国藩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湘军”。 李鸿章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淮军。1870年由曾国藩举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倡导洋务运动,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北洋海军。代表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许多不平等条约。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浙江成考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成考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浙江成考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浙江成考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