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初期亚洲、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分别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推翻了封建王朝;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1955年,29个亚非国家的代表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亚非会议,表明亚非独立国家开始联合起来,形成共同反帝、反殖的新局面。 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的...[详细]
1.文景之治 汉初的统治者亲自参加了秦末农民战争,亲眼看到了农民起义残暴的秦朝的伟大力量,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另外,经过多年战争之后,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急需恢复生产。为巩固统治,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1)汉高祖:①让士兵复员回家生产,免除若干年的徭役。②让战争期间...[详细]
1.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暴动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革命军在南昌起义。起义后,革命军南下广东遭到挫折,损失严重。剩下的队伍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到湘南;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继续斗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192...[详细]
1.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1925年第一次东征军阀陈炯明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许多共产党员在各军中任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 2.北伐的进程 (1)出师北伐:为****帝国主义,****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详细]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出版讨论马克思主义的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一大批先进青年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周恩来等,受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影响,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中国共产...[详细]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强占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法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学...[详细]
1.陈独秀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六个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1917年,陈独秀...[详细]
1.武昌起义 (1)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之时,湖北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准备起义。起义的主要 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新军。1911年10月初,由于革命党人不慎,起义计划泄露,形势非常紧迫。 (2)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接着,新军的炮、步兵闻风起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