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词
指代第二人称,通常只作定语,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副词
作为副词,"乃"可以表示多种接续关系或情态,有时用法近于连词。
1.表示顺承接续关系,可译为"于是"、"就"等。例如:
(1)今尔出于崖 ,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庄子?秋水》)
(2)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李将军列传》)
2.表示对结果的强调,可译为"才"、"这才"等。例如:
(1)良久,乃许之。(《李将军列传》)
(2)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李将军列传》)
(3)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李将军列传》)
(4)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答李翊书》)
3.表示对某人、某事的确认,可译为"这"、"这就是"等。例如:
(1)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李将军列传》)
(2)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3)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冯谖客孟尝君》)
(4)因烧其卷,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客孟尝君》)
4.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反而"、"竟然"等。例如:
(1)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谏逐客书》)
(3)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徒令臣出东道。(《李将军列传》)
5.表示递进,常与"至"等合用,或译为"以至"、"以至于".例如:
(1)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论毅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浙江成考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成考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浙江成考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浙江成考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