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与“之”不同的是,上古汉语中“其”时常隐含结构助词“之”的意思,与后续词语组成名词性结构,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语。魏晋以后,“其”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也可用作主语。例如: 1、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前一“其”指河内,可译为“那里的”;后一“其”指河东,可译为...[详细]
副词 作为副词,“且”可以表示情态、程度、时间等,可译为“尚且”“姑且”、“暂且”、“而且”、“况且”等,这与现代汉语的用法近似,不难理解。另有两种用法是现代汉语所不具备的,应注意掌握。 1、置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前,表示这一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快要”、“就要”、“将要”等。例如: (1)坐,且将戮。(《张...[详细]
作为介词,“以”的用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内容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变化。分别说明如下: 表示凭借 基本用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借,可译为“用”、“拿”等。 例如: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详细]
一、用作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当句中的宾语。例如: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之:指代所行之事,可译作“这样做”,分别充当“欲”和“为”的宾语)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之:提到动词“有”之前的宾语,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详细]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详细]
【命题思路】 辨析选择近义词是成考测试的重点。近义词的选择和使用是建立在辨析的基础之上的,辨析近义词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三方面着手。 【解题思路】 (一)意义方面 (1)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使用语一般事物。如:努力:尽量使出力量,词义较轻;竭力:用尽全部力量,词义较重。再如:批评与批判目睹与...[详细]
【解题思路】 一、留意句中的介词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句: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 三、留意句...[详细]
【考点一】语音 命题思路: 成考命题在考查这一考点时,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以经常使用的汉字为考查重点。用来命题的常见字多为生活中常见但又容易读错音的字。 (一)考查形式: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 (2)下列各组词语中,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3)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不完全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