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点(二)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浙江成考网    2021-08-31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章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考点1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

(1)列宁的物质定义,贯彻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7论、二元论以及多元论划清了界限。列宁从哲学基本问题的全新立场出发坚持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种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感觉面存在能为人的感觉所反映,既指出了物质对意识的本原性和独立性,又指出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全面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有力地回击了唯心主义的进攻,捍卫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2)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列宁指出,物质这一客观实在并非不可认识之物,而是可以认识之物。尽管某些事物人类的感官无法直接感知,但人类却可以通过自己创造的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去感知。在科学和实践面前,只存在人类尚未认识的事物,根本不存在人类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这就有力地驳斥和批判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为人类探索世界的奥秘增强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3)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科学阐明了哲学物质范畴同具体物质形态以及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列宁的物质定义既概括了物质的本性,也概括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具体物质形态、具体物质结构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和具体物质结构的认识会不断变化,但物质作为客观实在这一本质却永远不会改变。这就是在个别中把握一般,可变中把握不变,相对中把握绝对,暂时中把握永恒。这一定义完整而严密,既是高度的抽象,又是丰富的具体,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4)列宁的物质定义,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建立了统一说明自然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

 
考点2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必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必将导致唯心主义。

 
考点3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个自然物质环境中,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销在地个决定性的环节或阶段:由无机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特性到低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的

 
考点4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器官(人脑)是一种高度严密复杂的物质体系。意识过程是心理过程,它以人脑的生理过程为基础,而人脑的生理过程是种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对于生理过程的依赖,是意识依赖于物质的一个方面。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仅有人脑还不能够产生意识。意识不是人脑主观自生的,面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离开了物质世界,就不可能产生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考点5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

 
考点6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浙江成考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成考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浙江成考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浙江成考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招生老师

扫码添加招生老师